豆花,全名豆腐花,又稱豆腐腦豆凍晉語稱作老豆腐,(註:官話中老豆腐北豆腐),是由黃豆漿凝固後形成的中式食品。不過豆花比豆腐更加嫩軟,在嶺南通常加入糖水食用。中國北方稱豆花為豆腐腦(兒),但北方豆腐腦多半為鹹辛味,使用鹽鹵凝固,南方及晉語區則多使用石膏


豆花的由來,傳說常與淮南王劉安有關,至少有三種不同說法:



  1. 劉安求長生不老之藥,在煉丹時以黃豆漿培育丹苗,豆汁偶與石膏相遇,形成豆腐。
  2. 劉安由洪水後、在濕鹹地中泡軟的黃豆,製出豆腐。
  3. 劉安為臥居病榻的母親備餐,將黃豆漿與漢醫所與的食用石膏混合而製成。

無論孰為正確,可肯定的是「豆腐之法,始於漢淮南王劉安」,此有《本草綱目》為佐證;而豆花與豆腐本是同源發現的,後來隨著料理的不同才漸為分歧。


 


豆花原料很容易得到,僅有黃豆、水及凝固劑三種。又由於臺灣產黃豆汁液較少,故台灣豆花用豆多半由美國巴西進口。水的多寡是影響濃淡要素;而凝固劑常為石膏、鹽鹵,還有人使用海菜粉。通常台灣及華南使用石膏故豆花較軟,北方則相反。


製作


豆花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,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,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、濾渣、煮滾,復降溫至90


最後步驟稱為「沖豆花」,意即需將少量(某些做法僅數滴)凝固劑沖入豆漿後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。而豆花美味的技巧就出於豆漿與凝固劑融合的溫度控制,以及沖豆花的速度與技巧。


資料來源:维基百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鼎香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